
??我叫高強,是貴州師范學院的一名教師。2018年3月,我被組織選派到印江自治縣川巖村擔任第一書記。從此,開啟了我的扶貧路。

??高強(右一)把黨的好政策傳到平常百姓家
??支部建在村上 更要強在村上
??“活著不一定鮮艷,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顏色。”這是川巖村原黨支部書記張曙光生前的人生格言,后來凝煉成為銅仁市印江自治縣脫貧攻堅的“曙光精神”。正是經過像張曙光等一批又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干部的不懈努力,該村老百姓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了,日子也漸漸好起來了。
??為沿著曙光同志生前的足跡繼續向前,我秉承張曙光生前的足跡在脫貧攻堅戰中傳承“曙光”精神。到村后便入戶了解村情,通過走訪發現,如今村民對村支“兩”委認同感不高,組織生活“流于形式”,黨支部有陷入“軟弱渙散”的危機。

??高強與村民一起下地干農活
??“農村要發展,農民要致富,關鍵靠支部”。作為高校黨員干部,我充分認識到思想的重要性,于是下定決心先抓黨支部建設,通過規范“兩學一做”和支部黨日主題活動等系列舉措,村黨支部由“后進”變“先進”,支部戰斗力和凝聚力顯著增強。2019年,川巖村黨支部被印江縣委表彰為“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”。
??“洪水溝”變成了民心渠
??川巖村坐落在山坳里,每逢雨季,漫山遍野的雨水匯集于此,洪水肆意毀壞老百姓的莊稼,群眾苦不堪言,這也是張曙光生前拼力想解決的難題。但由于印江自治縣財政資金欠缺,需要修建溝渠的地方多,川巖村修建防洪渠的事宜一直停留到構想當中,遲遲得不到解決。

川巖村民心渠開工修建
??上任一個月,我邀請專家實地勘察、論證,最終決定通過修建防洪渠疏導洪水。我充分利用貴州師范學院“1+1+N”集團幫扶資源,一邊向學校黨委和幫扶集團匯報幫扶措施,一邊挨家挨戶去村民家做需要占用其土地的思想工作。在校黨委的努力爭取下,川巖村從省防汛辦申請到50萬元作為修繕資金。在調整土地時,村民張羽松說:“高書記是好人,他來我們川巖,給咱們老百姓做好事,做實事,樣樣事情都辦在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,現在要我們的莊稼不受水災,我們當然要支持!”
??經過兩個多月的集中奮戰,終于,一條長達700多米防洪渠終于修建成功,此渠成為川巖村的同心渠、民心渠,通往小康之路的初心渠。
??產業扶貧助農增收致富
??了解川巖村地理環境的人都知道,川巖村坐落在山坳里,石漠化嚴重,國土面積5.2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僅1218畝,村民們多是在山腰開點小梯田,或在石頭間的薄土塊里種植傳統作物,收入來源單一、生活貧困。
??抓住產業發展,就等于牽住脫貧攻堅的“牛鼻子”。我根據摸排到的實際情況,對川巖村實行一戶一策、精準扶貧,想方設法爭取政策資金、發展特色產業、為群眾栽下“搖錢樹”,幫群眾拔去“窮根子”,助推早日摘掉“窮帽子”。
??經過多方籌措,我們村先后獲得脫貧基金200萬余元,并采取“集體經濟組織+大戶+群眾”的方式,帶領黨員干部、人民群眾因地制宜,種植紅香柚。目前,全村紅香柚種植總面積300余畝,覆蓋貧困人口85戶296人。
??我們村田強家,把原來的丟荒地以每畝300元入股村集體經濟種植紅香柚,不僅發展了產業,農忙時節,打理果園,每天還能掙80元,加上退耕還林1200元,一年來可多增收2600多元。他現在感覺發展有了奔頭,致富也有了希望。
??生態樹結出了“致富果”
??一年,兩年,這是第三年了,紅香柚終于掛果了!
??在銅仁市印江自治縣川巖村300畝的紅香柚基地,15000余株錯落有致的紅香柚樹枝丫上探出一個個“小腦袋”,該村的集體經濟項目基地首次迎來大面積結果,看著長勢良好的這些脫貧“致富果”,讓這里的百姓可是笑開了顏。

??生態樹結出致富果
??紅香柚屬于長效產業,要3至5年才能掛果,短期內農戶難見效益,川巖村按照“以短養長、長短結合”的原則,著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,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家禽林下養殖、蔬菜等“短、平、快”產業和紅香柚、柑橘等長效產業。
??2018年在紅香柚基地中套種了300畝南瓜,當年產量30萬斤,收入10萬元左右。2019年又在紅香柚基地輪作100畝辣椒,帶動85戶貧困戶受益,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。
??今年,紅香柚樹椏枝上已掛滿“小腦袋”,預計掛果15000余個,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個13元左右,預計收入20萬元左右。下一步,我們還將積極申請QS認證,把紅香柚打造為高端精品水果,讓更多人放心地品嘗川巖村獨特的農產品。

??給村中老人送御寒服
??現在,紅香柚基地結出了生態“致富果”。2018年,全村低保戶32戶、五保戶7戶、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297人已全部脫貧,貧困發生率從當初的33.01%降至0%。2019年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9元。今年紅香柚掛果后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0000元。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,日子越過越甜。
??如今的川巖已然成為銅仁市的明星村,基本實現了產業興、百姓富、生態美、民風淳的良好風貌。而我,也成為了這里的一員,川巖村成為了我的“第二故鄉”。我的鞏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腳步還在繼續。
??【人物簡介】高強,男,貴州師范學院黨政辦公室機要科科長。2018年3月擔任印江縣川巖村第一書記。2020年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。
??丁蛟
??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永利
編輯 張婷
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
http://jgz.app.todayguizhou.com//news/news-news_detail-news_id-11515115515889.html